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食記】丹麥:KETTLE COOKED CHIPS 海鹽味凱特式薯片 • 口感像是木薯脆片的死鹹薯片

説到KETTLE CHIPS,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應該是源自美國的薯片品牌
但KETTLE其實是一種炸薯片的方式

而所謂的KETTLE COOKED(凱特式)是源自於以前家庭式的炸薯片方法
即將薯片逐批放入油鍋裏炸
但因爲這舉動會讓油溫下降,不似一般炸薯片的恆溫油炸
所以需要更長的時間油炸,同時KETTLE凱特式薯片通常會是帶皮和比一般薯片厚身些的

究竟KETTLE凱特式薯片有何不同?
那就透過來自丹麥的KETTLE COOKED CHIPS海鹽味薯片來揭開謎底吧!

文:vjie83 | :vjie83


當我在某電商平臺看到這KETTLE COOKED CHIPS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她是山寨貨
但是在我再仔細研究時卻覺得事有蹊蹺 [皺著眉摸下巴]
後來上網查了查才知道我有多愚蠢、多無知
原來這裏的KETTLE是一種烹煮炸薯片的方式,不是指美國的KETTLE BRAND薯片啊![瞪大眼]
KETTEL COOKED CHIPS,對不起!誤把你當成山寨品了,對不起![跪地磕頭]

就這樣,爲了彌補我對KETTLE COOKED CHIP的歉意(根本沒人在意好嗎!)
我就決定買包回來嘗嘗看,而這次購入的是150g重的KETTLE COOOKED CHIP海鹽味凱特式薯片

KETTLE COOOKED CHIP海鹽味凱特式薯片的包裝袋設計有點特別,有點復古
其包裝袋的材質和顔色都是類似牛皮紙袋的那種背封袋
而其袋子正面的設計有種HOME-MADE的感覺
它給我一種很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做得有一些名氣了的家庭炸薯片會有的包裝的感覺
另外整體設計也是走一個北歐簡約風格的,我個人是相當的喜歡這個包裝袋的設計
▲KETTLE COOKED CHIPS海鹽味凱特式薯片包裝袋的正面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食記】大馬:MEET MEE 冬蔭板麵 • 這其實是ASAM LAKSA亞叁叻沙板麵吧?

有各種麵型與口味可以選擇的板麵應該算是馬來西亞的國民麵食之一
除了自製之外
在很多的咖啡店(KOPITIAM)都能找到它的蹤跡
這裏至還有板麵專賣店哦!
而市面上也能夠找到被即食麵化的板麵,只是爲數不多,不似快熟麵那般百花齊放、花團錦簇
但這局面因爲COVID-19疫情而有了變化

近年市面上可以找到更多的即食板麵選擇
因爲很多被疫情所困的板麵專賣店也各自推出了自家的即食板麵,其中就包括這家MEET MEE
她們家的即食板麵據説很有名
曾創下一小時賣出四萬多包而被列入《大馬記錄大全
究竟它的味道如何?
還等什麽?就跟我一起吃去看看她乾撈的MEET MEE冬蔭板麵吧!

文:vjie83 | :vjie83


知道有MEET MEE這個即食板麵牌子應該是去年或前年的事,當然我也是在電商平臺上遇見她的
不過那時我對她其實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爲它的包裝袋……不咋地
感覺裏面裝著的是馬來料理用的醬料而非板麵
但是因爲她是不是就會在某電商平臺的推薦墻上出現,所以我一直無法將她忘卻

直到最近心血來潮就上網調查了一下MEET MEE即食板麵的來頭
結果不查還好,一查我就對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沒想到MEET MEE原來是一家板麵專賣店的招牌,而她是因爲COVID-19疫情才開始販賣即食麵的

想當然耳大家對她的即食板麵反響非常好,據知她曾創下一小時内賣出了四萬多包的大馬記錄哦!
就這樣,我被她深深吸引,而買下全口味大禮包
在這個全口味大禮包裏面就包含有這個MEET MEE冬蔭板麵

MEET MEE冬蔭板麵使用的包裝袋是那種有點紙質且磅數比較高的的三封袋
其包裝袋的底色以紫色爲主色調,再搭配黑色
而封面非常簡單,就只有商標、品名、文宣、參考照和一堆標簽
不過比較讓人意外地是在封面上竟然找不到一個中文字,它們全都是英文的,僅有四項有馬來文
▲MEET MEE冬蔭板麵的包裝袋正面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食記】紐西蘭:ETA UPPERCUTS 海鹽味薯片 • 味道非常純粹、好吃又紲喙的薯片

1955年ETA FOODS在紐西蘭首都—奧克蘭成立
沒有花上太久的時間,她就成爲了紐西蘭家喻戶曉、首屈一指的零食製造商之一
其中她們家的薯片又最爲有名

常年以來ETA FOODS一直為紐西蘭民衆提供價廉物美的薯片零食
但隨著經濟的起飛
消費者可自由運用的錢也變多了,因此對於使用更好品質食材製作成的薯片也有了更大的需求
所以ETA FOODS在2004年以UPPERCUTS系列正式進軍高端薯片市場

究竟UPPERCUTS系列有何魅力?
此系列到底是真的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薯片體驗?還是僅是賺錢的噱頭呢?
那就透過ETA UPPERCUTS海鹽味薯片來找答案吧!

文:vjie83 | :vjie83


雖然我在紐西蘭待過五個月的時間,但我吃過的ETA薯片的數量真的是屈指可數
畢竟它最便宜的系列并不是紐西蘭市面上最便宜的
再加上其促銷次數與力度都偏少與低
所以這個ETA UPPERCUTS薯片系列我根本就沒有吃過,而且老實説,我對它其實一點印象都沒有

而我這一次會購買ETA UPPERCUTS薯片的原因是(有錢了?)並沒有這回事!
會購買它是因爲我又想念在紐西蘭的日子了
所以就決定買一包回來解解相思之苦,而這次選擇了最常吃以及最單純的口味——海鹽味

我這次入手到的ETA UPPERCUTS海鹽味薯片是140g裝的(紐西蘭的薯片很多都是這種尺寸的)
而其包裝袋封面設計還挺有新意地説
就是走一個“高級料理”風(蛤?有這種風格的咩?)
哎呀!它就是把薯片和口味的原料以法式餐點的形式呈現啦!只是圖有點太大了
▲ETA UPPERCUTS海鹽味薯片包裝袋的正面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食記】泰國:MO-MIN 鹹蛋脆魚皮 • 更像是金沙醬肉鬆口味的好吃又紲喙炸魚皮

曾幾何時炸魚皮這個零食風靡了各個亞洲國家
成了所謂的爆款零食
但是這股炸魚皮風潮在近幾年已經漸漸地平息過去,對於炸魚皮的追捧也越來越少

然而這情況卻不適用於泰國
因爲泰國人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食用炸魚皮了
除了當作零食吃之外
他們也會把炸魚皮浸入湯麵、湯米粉或是湯粿條的湯頭裏後再享用
炸魚皮已是泰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就因爲如此,我們在泰國仍可以找到很多各種品牌、包裝以及口味的炸魚皮零食
其中就有MO-MIN這牌子
而今天要品嘗的就是其主打——鹹蛋脆魚皮

文:vjie83 | :vjie83


我挺喜歡炸魚皮零食的,但是因爲它們的價格都頗高的,所以我從未自己花錢買過來吃
(哪你又怎麽會吃過?)吃別人買的或是親友送的啊!
而我手上這包來自泰國且僅重25g的MO-MIN鹹蛋脆魚皮也一樣,不是我花錢買的,而是前鄰居送的
所以這裏要感謝我的前鄰居提供我素材和零食,感恩前鄰居!贊嘆前鄰居!

跟其他商業包裝的炸魚皮使用的包裝袋一樣,MO-MIN鹹蛋脆魚皮也是用碗型站立袋的
而袋子選用的底色也是很多炸魚皮品牌會選擇的黑色
至於其封面設計就是很典型的設計,一半是商標與品名;一半是誘人卻又僅供參考的炸魚皮參考照
另外封面底部還印有中文品名、泰文的營養成分表、泰文文宣以及净重量
▲MO-MIN鹹蛋脆魚皮包裝袋的正面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食記】印尼:ROMA MALKIST 肉鬆蘇打餅 • 鹹鹹甜甜又帶牛肉燒烤風味醬味的餅乾

MALKIST原是指一種在餅乾表面塗上一層麥芽糖糖膜和半溶解砂糖的餅乾
但是當它流傳到印尼之後
MALKIST就不再只是有麥芽糖糖膜以及砂糖的餅乾
而是有著各種變化的“抹”餅乾
這所謂的“抹醬”可以是常見的芝士醬、巧克力醬,甚至連燒烤醬和各種口味的肉鬆都能是“抹醬”

就因爲有這種千變萬化的組合,MALKIST在印尼非常受到歡迎
很多食品廠商都有推出
但你知道在衆多MALKIST品牌之中,哪一個牌子才是印尼民衆最愛的嗎?

這個答案或許會讓你驚訝,因爲印尼銷量最好的MALKIST品牌不是你我熟悉的GREY SALUUT
而是以椰奶餅乾聞名的ROMA
爲何這1977年面市的ROMA MALKIST會稱霸呢?
就讓我們通過其肉鬆口味找答案吧!
究竟ROMA MALKIST肉鬆蘇打餅的味道如何?肉鬆和蘇打餅是否相配呢?

文:vjie83 | :vjie83


初次看到ROMA MALKIST時,我除了驚訝之外,還是驚訝,總之就是滿滿的驚訝
因爲我一直以爲GREY的SALUUT是唯一的MALKIST品牌
從沒想過身爲椰奶餅乾大王的ROMA也有推出
不過最讓我感到意外的還是這個ROMA MALKIST竟然是印尼銷量第一的MALKIST,這……哇!哇!
所以我就下單買了一些回來試試看,其中包括了這個ROMA MALKIST肉鬆蘇打餅

我這一次入手到的ROMA MALKIST肉鬆蘇打餅是重105g的經典標準(?)包裝
它所選用的袋子、拿起來的感覺,還有包裝袋封面設計基本可以説是完全“複製”了GREY SALLUT
不管是商標、品名、參考照與商品資訊位置
還是色調全都極爲相似,唯獨參考照裏的商品實體有不同的POSE
老實説,只要稍微一不留神就一定會錯把馮京當馬涼的,它們倆長得真的太相似了
▲ROMA MALKIST肉鬆蘇打餅包裝袋的正面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食記】澳洲:PODS TWIX 特趣夾心餅莢 • 其實是塗了一層厚厚牛奶巧克力醬的薄曲奇?

2008年MARS(瑪氏食品)在澳洲獨家推出了三合一零食——PODS
它是由一層殼狀威化餅
一層黏稠的焦糖醬餡和一層牛奶巧克力醬組成
而餡料的口味共有三種,分別是SNICKERS(士力架)、MARS(瑪氏)以及TWIX(特趣)

結果PODS在澳洲一上市就受到大衆的追捧
而且不管哪一種口味都非常受到歡迎,它們還曾發生過生產量趕不上銷售量而斷市的情況
甚至還曾一度斷市長達十八個月那麽久哦!

究竟到底是什麽原因讓PODS夾心威化餅莢能受到那麽多澳大利亞人的喜歡以及喜愛呢?
而它們就真的是如澳洲人説的那麽好吃嗎?
還是其實言過其實了?
答案究竟是啥呢?那就通過PODS TWIX特趣夾心餅莢來找答案吧!

文:vjie83 | :vjie83


初次在某電商平臺看到PODS TWIX時,我以爲它就只是一個做成烏龜殼形狀的夾心威化餅
但後來上網查詢後才得知它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因爲它不是單純的夾心威化餅,而是由一層威化餅、一層焦糖餡和一層巧克力構成的
(咦?這不就是OPEN WAFER開放式夾心威化餅嗎?)好像也沒錯啦!

ANYWAY,除此之外,我也意外得知這PODS TWIX竟然非常受到澳洲人的歡迎 [瞪大眼]
只是……我去過澳洲三次,其中一次甚至還住在當地人的家
不過我就是沒有聽説過它的大名,也沒在超市有見到過它的蹤影,所以我查到的資訊是否屬實啊!?

基於上述的各種原因,我就買進了一包重160g的PODS TWIX來嘗嘗看
PODS TWIX是裝在很柔軟但磅數高些的塑料站立袋裏的,而它的包裝袋設計很典型
就是一般零食包裝袋會有的設計,沒什麽特別
不過……上面那近看假到要死的“參考照”倒是有在我遠望時吸引到我啦!感覺很好吃的樣子
▲PODS TWIX特趣夾心餅莢包裝袋的正面

2024年12月9日 星期一

【食記】大馬:MEET MEE 辣椒板麵 • 口味意外地偏甜但非常辣的辣椒板麵

有各種麵型與口味可以選擇的板麵應該算是馬來西亞的國民麵食之一
除了自製之外
在很多的咖啡店(KOPITIAM)都能找到它的蹤跡
這裏至還有板麵專賣店哦!
而市面上也能夠找到被即食麵化的板麵,只是爲數不多,不似快熟麵那般百花齊放、花團錦簇
但這局面因爲COVID-19疫情而有了變化

近年市面上可以找到更多的即食板麵選擇
因爲很多被疫情所困的板麵專賣店也各自推出了自家的即食板麵,其中就包括這家MEET MEE
她們家的即食板麵據説很有名
曾創下一小時賣出四萬多包而被列入《大馬記錄大全
究竟它的味道如何?
還等什麽?就跟我一起吃去看看她的乾撈MEET MEE辣椒板麵吧!

文:vjie83 | :vjie83


知道有MEET MEE這個即食板麵牌子應該是去年或前年的事,當然我也是在電商平臺上遇見她的
不過那時我對她其實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爲它的包裝……不咋地
感覺裏面裝著的是馬來料理用的醬料而非板麵
但是因爲她時不時就會在某電商平臺的推薦墻上出現,所以我一直無法將她忘卻

直到最近心血來潮就上網調查了一下MEET MEE即食板麵的來頭
結果不查還好,一查我就對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沒想到MEET MEE原來是一家板麵專賣店的招牌,而她是因爲COVID-19疫情才開始販賣即食麵的

想當然耳大家對她的即食板麵反響非常好,據知她曾創下一小時内賣出了四萬多包的大馬記錄哦!
就這樣,我被她深深吸引,而買下全口味大禮包
在這個全口味大禮包裏面就包含有這個MEET MEE辣椒板麵

MEET MEE辣椒板麵使用的包裝袋是那種有點紙質且磅數比較高的的三封袋
其包裝袋的底色以紅色爲主色調,再搭配黑色
而封面非常簡單,就只有商標、品名、文宣、參考照和一堆標簽
不過比較讓人意外地是在封面上竟然找不到一個中文字,它們全都是英文,且其中四項有馬來文
▲MEET MEE辣椒板麵的包裝袋正面

2024年12月6日 星期五

【食記】美國:HERR'S 熱辣味薯片 • 味道讓人覺得有點MEH的重鹹辣薯片

1853年馬鈴薯片在美國紐約州的薩拉托加湖被名叫GEORGE CRUM的厨師發明
隨後薯片製造商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除了有世界聞名的薯片品牌
在美國的各個區域、州屬,甚至是地區其實都有各自有名且非常受當地人喜歡的在地薯片品牌
例如這個源自賓夕法尼亞州的HERR'S(赫爾)

HERR'S(赫爾)通過收購薯片厰創立於1946年
在世界首個調味薯片發明後的第四年—1958年HERR'S便以燒烤味薯片開始專攻調味薯片市場
并在美東以及美南地區有著領先地位
究竟HERR'S薯片有何魅力?
趕快跟我一起透過這個HERR'S RED HOT熱辣味薯片來尋找這個答案吧!

文:vjie83 | :vjie83


雖然很喜歡吃薯片,但我對薯片的要求其實很低,只要不是軟的、不是醋鹽口味的就OK了
因爲我覺得全世界的薯片吃起來都大同小異
就因爲這樣,當我在某電商平臺看到這HERR'S薯片時,我是波瀾不驚的
直到後來得知這個HERR'S薯片在美國小有名氣,尤其是在美國東岸和南部州屬,才決定購入嘗嘗的

而我這次買到的是裝在塑料背封袋裏面、重量為3.5oz(約99.2g)的HERR'S RED HOT熱辣味薯片
其包裝袋正面設計帶有RUFFLES薯片的影子
不過HERR'S的顔色是具有METALIC調調的,設計風格也比較RUSTIC一些
只是整體而言,HERR'S RED HOT熱辣味薯片就不是一個特別讓人矚目的包裝設計就是了
▲HERR'S熱辣味薯片的包裝袋正面

2024年12月2日 星期一

【食記】泰國:KOKA 濃湯粿汁 • 湯頭濃郁且滷料香料味很重的不錯吃粿汁

從十二世紀的阿育陀王朝開始就有中國人搬到泰國居住了
而他們大多來自潮汕地區
因此潮汕的飲食也一并跟著一起被帶到了泰國,其中就包括潮州人的麵食——粿汁(KWAY CHAP)
久而久之,粿汁就成爲了泰國的在地美食之一

粿汁在泰國大致上可以按湯頭類型分爲NAM KOHN(濃湯)和NAM SAI(清湯)兩種
它們倆的味道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支持者

由於粿汁在泰國各民族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不少泰國食品廠家就把一般在路邊攤或是家裏會自製的粿汁做成了方便且隨時能吃到的即食版
其中就有這家廠家——KOKA
而今天我們要先嘗嘗看的就是KOKA的濃湯粿汁啦!

文:vjie83 | :vjie83


粿汁在馬來西亞也是能吃得到,不過近十年來可以説是買少見少了
而且我也沒有看過市面上有販賣即食粿汁
所以當我在電商平臺上看到這個來自泰國的KOKA濃湯粿汁時,我就立刻下單買來吃吃看了
就這樣,一包重55g的KOKA濃湯粿汁來到了我的手上

KOKA濃湯粿汁的包裝袋雖然是使用了高磅數的塑料袋
但袋子的正面設計、觸感,嗯……就是給人一種復古感,很上世紀八十年代或是家庭工廠感
袋子的正面就是被各種東西塞得滿滿的 [皺眉]
除了必備的商標、品名和參考照,還有很多的文宣和各類商品資訊
▲KOKA原味濃湯粿汁包裝袋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