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往前進,事物在不斷更迭
即使是陳旭年街這條擁有超過130年歷史的街道,也一樣難逃時間的洪流
但有群人卻試圖要留住這裡的老建築與老味道
在沒有法律明文規定之下
只單凴民間的力量,這條陳旭年街是否留住了一些老街韻味呢?
我們一起去這條百年老街感受看看吧!
圖:vjie83 | 文:vjie83
新山自1855年開埠至今一直都是柔佛的金融、貿易與行政中心
所以發展與都更的速度相當快
雖然整座新山市區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但在缺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觀念下
市區内不少老街道、老建築與老味道早已變味或被淘汰
幸好新山發展的速度沒快到把它完全地改頭換面
再加上政府近二十年來致力於遷移行政中心以及私人界把發展重心轉移至市區周邊
還有人民開始意識到歷史文化遺產的意思
所以新山市區内仍保留了一些老街,陳旭年街就是其中的一條
東西走向的陳旭年街全長還不到300公尺
銜接了中央商業區要道—黃亞福街隔壁的紗玉街與政府行政中心所在的皇家山街
這條路共有四個出入口那麽多
而我們今天選擇了從陳旭年街街尾的皇家山街入口開始逛
![]() |
▲皇家山街入口的陳旭年文化街拱門 Tan Hiok Nee Heritage Street's arch at Bukit Timbalan Street (Jalan Bukit Timbalan) |
這座拱門其實並非一直都有
它是在2009年中華公會向柔佛政府申請把這條街列爲文化街之後,才興建完成的
算是對曾經在新山老城區内出現過的四座小拱門的重塑
拱門的柱子上有甘蜜與胡椒的雕刻
而這兩種作物是新山開埠時最主要的經濟命脈,所以以此紀念
![]() |
▲陳旭年文化街拱門上的胡椒與甘蜜雕飾 Peppers & gambier deco on Tan Hiok Nee Street's arch pillar |
陳旭年街所在的新山老城區曾是新山最繁華、人潮最洶湧的地方
但隨著1980年代現代發展計劃啓動
老城區的人流漸漸減少,空置的建築因而不斷增加,舊建築開始被新樓宇取代
而身爲老城區一分子的陳旭年街自然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雖然陳旭年文化街這品牌已經建立十多年,人流也逐漸增加,尤其是在周末時
但汰舊換新的趨勢仍在,街上空置的建築也還有不少
從皇家山街入口一進去就立刻感受到了
左手邊是現代化的辦公大樓;右手邊則是有兩棟空置的舊建築
![]() |
shop houses on Tan Hiok Nee Street (Jalan Tan Hiok Nee) |
![]() |
▲陳旭年街街景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走過三間老店後,一棟四層樓,看起來很漂亮的白色建築出現了
這棟樓是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
其前身為1946年成立的新山中華公會的會館
不過眼前的這棟樓是1966年建竣的,雖然中華公會早在1948年就在此地建了會館
![]() |
▲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前新山中華公會大樓) Johor Bahru Chinese Heritage Museum (former Tiong-hua Association Johor Bahru Building) |
![]() |
▲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前新山中華公會大樓) Johor Bahru Chinese Heritage Museum (former Tiong-hua Association Johor Bahru Building) |
使用了36年後,新山中華公會搬遷到了新大樓
而這棟舊會館則在2009年改建為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並正式開始買票,讓人參觀
不過這裡是後門,不能從這裡進去,需要繞到另一條街的正門才行
可是五腳基那裏卻有個小展覽可看哦!
![]() |
▲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前新山中華公會大樓) Johor Bahru Chinese Heritage Museum (former Tiong-hua Association Johor Bahru Building) |
![]() |
▲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萬柵(甘蜜工坊) Johor Bahru Chinese Heritage Museum - Shed in gambier platation |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走到客屬同源社大樓的前面
同源社,也就是現在的客家公會,其前身是1926年創立的同源俱樂部
1928年遷入現址,直到1991年搬離
雖然早在上世紀20年代末就駐扎在此,只是不確定眼前的這棟樓是否是1928年建成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樣子是1978年裝修後的成果
目前這裡的三個樓層分別是咖啡館、二十四節令鼓文化館和節令鼓體驗館
注:因COVID-19,一樓的咖啡館目前已經結業,而二樓的文化館需事前預約才能參觀,三樓的體驗館則暫時停止開放。
![]() |
▲陳旭年街街景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 |
▲陳旭年街街景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 |
▲新山客屬同源社(現為新山客家公會)大樓 Hakka Association Johor Bahru Building |
客屬同源社大樓的隔壁是1883年成立的瓊州會館的會所
這是瓊州會館第一座正式的會所
但它也並非一開始就有,而是瓊州會館在1902年購入了現址空地並興建成的
而現在的規模是經歷了1916年的擴建與1946年的修繕
(呃……怎麽好像有點過於簡樸啊?)
因爲這是後門啊!瓊州會館的豪華門面在另一條街上啦!
BTW,這後門上的“瓊州會館”四字是出自寬柔中學前老師黃少懷之手
![]() |
▲瓊州會館(現為新山海南會館)大樓 Hainan Association Johor Bahru Building |
![]() |
▲瓊州會館(現為新山海南會館)大樓 Hainan Association Johor Bahru Building |
也或許正因爲是星期日,再加上現在才早上九點多
不要説是來逛逛的人潮了
就連店家也有很多不是休息就是還沒開門
除了文化館外,就只有瓊州會館對面的牛/羊肉麵店營業而已
(是不是因爲COVID-19啊?)多少有關,但不全然,這段路一直都是這樣
![]() |
▲陳旭年街街景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 |
▲陳旭年街街景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 |
▲陳旭年街街景(往皇家山街方向)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towards Bukit Timbalan Street (Jalan Bukit Timbalan) |
![]() |
▲陳旭年街街景(往皇家山街方向)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towards Bukit Timbalan Street (Jalan Bukit Timbalan) |
![]() |
▲陳旭年街街景(往彭亨街方向)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towards Pahang Street (Jalan Pahang) |
![]() |
▲陳旭年街街景(往彭亨街方向)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towards Pahang Street (Jalan Pahang) |
悠閒的走著走著,突然發現這些建築二樓的柱子上都有條橫杆
這些橫杆是用來挂招牌或挂幅的
而橫杆的上方還各別焊嵌有一個艷麗紅色的雕刻
(我猜這些雕刻的花樣不是甘蜜,就是胡椒吧?)答對啦!就是甘蜜與胡椒這兩種
它們倆以間隔的方式出現
然而這些焊嵌有雕刻的橫杆並非整條街都有,就只有這一段路才有
而且還不是每家都有,主要集中在文化館那一排
![]() |
▲陳旭年街街景—甘蜜雕刻橫杆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cross bar with gambier deco |
就當我們快要走到彭亨街(Jalan Pahang)路口的時候
左手邊出現了一棟與周圍不起眼的建築相似卻又帶著一點特別的洗衣店
這家洗衣店應該已經結業
但是門面卻依然保留了上個世紀中期的風貌
(這有什麽特別啊?這裡很多店不都是這樣的嗎?)
其特別之處就在五腳基的兩根柱子上,這兩根柱子都有洗衣店名字的浮雕
這種刻有商號的柱子現在已經很罕見
遺憾的是這裡就只剩這一間,而且浮雕還被漆成與柱子同色
注:這種商號浮雕柱子在新山市區的其他老街如紗玉街、直律街等仍能尋獲,數量也是非常稀少,不過浮雕的原始度和完整度要比陳旭年街的好很多。
![]() |
▲陳旭年街唯一有商號浮雕柱的上海洗滌公司 The only premise in Tan Hiok Nee Street with relief sculpture pillar - Shanghai Dobby Company |
![]() |
▲陳旭年街街景—商號浮雕柱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business name relief sculpture on the pillar |
![]() |
▲陳旭年街唯一有商號浮雕柱的上海洗滌公司 The only premise in Tan Hiok Nee Street with relief sculpture pillar - Shanghai Dobby Company |
![]() |
▲陳旭年街唯一有商號浮雕柱的上海洗滌公司 The only premise in Tan Hiok Nee Street with relief sculpture pillar - Shanghai Dobby Company |
![]() |
▲陳旭年街街景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走到陳旭年街與彭亨街的交界處,陳旭年街的地標就在左邊出現
這棟兩層樓高的建築於1930年代建竣
那時它還是大馬首富—郭鶴年家族的房產,並由郭鶴年的堂哥—郭鶴青居住
1970年代新昌貿易公司入駐,後來馬來亞通報曾短暫駐扎
目前這棟樓的擁有者已不是郭家,而是新山聞人—曾振強
曾氏購入後,這棟據説原本是白色的建築曾長期被漆成紅色,所以有人叫它紅樓
紅樓時期這裡先後被用作文化館與餐館
近幾年被漆回了白色,餐館變成了大馬快餐連鎖店—Marrybrown
![]() |
▲陳旭年街街景—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 |
▲陳旭年街街景—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 |
▲陳旭年街街景—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 |
▲陳旭年街街景—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 |
▲陳旭年街街景—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郭家宅邸因爲土地形狀的關係,所以門廊並沒有與大門對齊
而且房子的面積也不算大
但這些一點都不損它當年豪宅的身份地位
看看墻上與窗口上方通風口的雕花、二樓陽臺的竹型柱子、屋簷下方的雕花
還有外墻的柱子和五腳基的地磚
這些可都是當年流行的建築特色啊!沒錢還真是無法辦到啊!
![]() |
▲陳旭年街街景—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 |
▲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 |
▲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 |
▲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 |
▲前郭家宅邸(白樓/紅樓) Former Robert Kuok's family house |
陳旭年街的名字來自柔佛最大港主兼首位華僑僑長—陳旭年
命名時間不詳,一說是在他1902年過世後
但是一封柔佛政府在1889年發出的公函裏卻早已提到了這麽一條陳旭年街
而這條街早在新山開埠不久就有了
與郭家宅邸隔著一條街的路口處有兩個路名牌—一高、一矮
其中高的那個還附有另一塊板子
這塊板子上有陳旭年的照片,還有用馬來文、英文和中文三語的陳旭年簡介
極度簡單的介紹了陳旭年這人的一些重要事跡
![]() |
▲陳旭年街街景—陳旭年街與彭亨街交匯處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Junction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Pahang Street |
![]() |
▲陳旭年街街景—陳旭年簡介板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brief introduction of Tan Hiok Nee |
陳旭年簡介板的旁邊是一間門庭若市的雲吞麵專賣店—品苑雲吞麵
這家2018年才開業的雲吞麵店並非老字號
但佳評如潮且據聞味道很古早
嗯……看來我要找個機會來吃吃看這家的雲吞麵才行啊!
穿過了彭亨街,我們朝直律街(Jalan Trus)走去
這一段路向來是陳旭年街最熱鬧的區域,但是今天的人潮卻比往常少很多
都是因爲COVID-19疫情的關係
不過這也讓我們能以更悠閒的腳步來逛這條街
![]() |
▲陳旭年街街景—陳旭年街與彭亨街交匯處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Junction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Pahang Street |
離開彭亨街沒多久,右手邊出現了有兩個出入口的一片空地
同時還有很多車不斷往裏面開去
看了入口旁邊的告示牌才發現原來這裡在傍晚六點之前是個付費停車場
而傍晚六點後則會變成露天美食廣場 [驚]
目測圍繞著這片空地的類鐵皮屋餐廳少說也有7、8間哦!
![]() |
▲陳旭年街街景—露天停車場兼露天美食廣場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outdoor car park by day and food court by night |
![]() |
▲陳旭年街街景—露天停車場兼露天美食廣場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outdoor car park by day and food court by night |
![]() |
▲陳旭年街街景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雖然彭亨街至直律街這段是陳旭年街最熱鬧的路段
但這裡還是有一、兩間空置的建築
其中那紅、白色外墻和屋前有兩棵紅色雞蛋花樹的兩層樓排房吸引了我
不確定這樓房建竣的時間
可是房子的設計卻是很上世紀中期的
像整個大門門面、二樓陽臺的鐵花與折疊門等等,都值得細品
![]() |
▲協裕麵包西菓厰 Hiap Joo Bakery & Biscuit Factory |
在協裕麵包西菓厰的斜對面,直律街路口的旁邊也有一家老店
這店沒麵包店那麽老,但也走過了半個世紀
它就是傳統咖啡店—錦華茶餐室
每次經過這裡,店内必定是高朋滿座,有時店外還有人排隊,今天也不例外
雖然這店已營業這麽久,可我卻從未捧場過
而今天我們還是沒有進去這家1963年就開始營業的傳統咖啡店
![]() |
▲陳旭年街街景—錦華茶餐室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Kin Hua Restaurant |
![]() |
▲陳旭年街街景—錦華茶餐室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Kin Hua Restaurant |
揮別錦華茶餐室,我們越過車水馬龍的直律街
轉頭回看,那紅黃配色的陳旭年街第二道拱門就出現在眼前了
它與皇家山街路口的那個截然不同
沒有水泥結構、沒有胡椒與甘蜜的雕刻,也沒有三語的陳旭年文化街字樣
有的是中國牌坊風格、全中文字和一幅對聯
雖然這座拱門看起來有點簡陋,而且還流露著濃厚地臨時感
但它卻是陳旭年街最早設置的拱門
![]() |
▲直律街入口的陳旭年文化街牌坊 Tan Hiok Nee Heritage Street paifang at Trus Street |
![]() |
▲直律街入口的陳旭年文化街牌坊 Tan Hiok Nee Heritage Street paifang at Trus Street |
越過直律街後,我們進入了陳旭年街的最後一段路
這段路與之前走過的兩段很不同
左手邊是已經被圍起來幾十年的空地,而右手邊是一整排長得一樣的店屋
另外這裡也非常的冷清,沒有人流,也幾乎沒有開門的店家
直到快要走到街尾的華僑銀行時
才發現這排店竟然有一家餐飲店—甡行茶餐室開門營業
據説這家賣潮州粿條湯、滷鴨、五香等的茶餐室也是家開業超過半世紀的老店
只是我還未吃過(你怎麽什麽都沒吃過啊?)
![]() |
▲陳旭年街街景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 |
▲陳旭年街街景—甡興茶餐室 Street view of Tan Hiok Nee Street - Sang Heng Restaurant |
往甡興茶餐室隔壁移動,我們就來到OCBC華僑銀行大樓的側邊
華僑銀行大樓的側邊不單單只是牆壁而已
牆壁上還有三幅大型看板哦!
(啊!不就是華僑銀行的廣告看板嗎!?)當然不是啦!是的話我還介紹個屁啊!
這三幅看板是以馬來文、中文和英文文字搭配照片的方式
簡單卻重點的介紹了華人與柔佛的關係、華僑銀行、港主、義興公司以及陳旭年
2009年挂上的這些看板早已嚴重褪色
所以文化街籌委會近期打算重新製作新看板並充實現有内容
把全部看板都看過一遍後,我們就繼續沿著無人、無車的陳旭年街走
由於華僑銀行就在陳旭年街的街尾
所以很快就來到紗玉街(Jalan Segget)路口的拱門
這是陳旭年街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拱門,而它的設計與皇家山街的那個相同
有種有頭有尾、相互呼應的感覺
穿過拱門來到紗玉街,這一趟的陳旭年文化街之旅也就正式結束啦!
拜訪時間:
2021年03月14日(星期日,9:42am to 10.01am)
2021年04月20日(星期二,9:19am to 10:12am)—補拍照片
————————————————————————
Jalan Tan Hiok Nee • 陳旭年(文化)街 • Tan Hiok Nee (Heritage) Street
官網:
地址:
Jalan Tan Hiok Nee, Johor Bahru City Centre, Johor Bahru, Johor
■ 陳旭年文化街的主要入口有3個,分別位于Jalan Wong Ah Fook(華僑銀行OCBC隔壁)、Jalan Trus以及Jalan Bukit Timbalan(匯丰銀行斜對面)。
■ Jalan Trus與Jalan Bukit Timbalan之間的陳旭年街是文化街的重點所在。
營業時間:
24/7
■ 街内店家的營業時間請參考店家各自的公告。
■ 平日傍晚開始會有市集
■ 周末晚上也會有夜間文藝活動
門票:
免費
■ 街内部分設施和景點或需付費。
設施:
無障礙設施(部分) • 各類商店 • 餐飲店 • 博物館/文化館 • 歷史建築
交通:
自駕—可利用Google Maps等地圖規劃前往路線,目的地四周有付費的路邊停車格(停車固本)、
露天停車場和(商場、辦公樓)室内停車場可以使用。
■ 路邊停車格與露天停車場不易尋獲車位,建議停在商場停車場再步行前往。
■ 陳旭年街雖可通車,但除一露天美食廣場兼停車場外,現場並無任何路邊停車格,若把車停
放在行人道上,市議會的人會很快把車拖走,而贖回車子的最低費用為MYR335。
巴士—可乘搭任何前往JB Sentral的巴士至MBJB, Jalan Ibrahim站(郵政局前)下車,往前步行約
150公尺(約2分鐘),目的地就在匯丰銀行HSBC的斜對面。
■ 這裡僅提供距離目的地最近的巴士站前往的方式。
■ 乘搭巴士至JB Sentral站或CIQ站下車的,可以參考下方火車方式的路線前往。
■ 巴士路線、車資和時刻表的詳情可參閲BUSINTERCHANGE.NET網站。
火車—可乘搭至JB Sentral站下車,然後跟著指示牌步行前往Jalan Wong Ah Fook,然後越過馬
路,穿過店屋後,左轉進Jalan Trus,目的地就在右手邊。全程步行約850公尺,約10分鐘。
————————————————————————
延伸閲讀
相關文:
~~THE END~~
參考資料:
[1] limlc(2017)。《新舊對照:新山開埠紀念碑》。星洲日報。Retrieved on 09/04/2021 from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1688907.html。
[2] 劉麗敏(2019)。《新山—時代更迭的得與失(下篇)—【零秘密】變身文化街 設立管委會 陳旭年飢餓守住歷史回憶》。中國報。Retrieved on 04/04/2021 from http://johor.chinapress.com.my/20190819【零秘密】变身文化街-设立管委会-陈旭年街守住历/。
[2] 劉麗敏(2019)。《新山—時代更迭的得與失(下篇)—【零秘密】變身文化街 設立管委會 陳旭年飢餓守住歷史回憶》。中國報。Retrieved on 04/04/2021 from http://johor.chinapress.com.my/20190819【零秘密】变身文化街-设立管委会-陈旭年街守住历/。
[3] 舒慶祥(2019)。《新山陳旭年文化街排樓演變的歷史》。星洲日報。Retrieved on 04/04/2021 from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160914.html。
[4] 新山中華公會。《中華公會成立簡史》。Retrieved on 07/04/2021 from http://jb-tionghua.org.my/main/中华公会成立简史/ 。
[5] 舒慶祥(2017)。《新山陳旭年文化街排樓演變的歷史》。星洲日報。Retrieved on 07/04/2021 from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1711078.html。
[6] 新山海南會館。《關於海南》。Retrieved on 07/04/2021 from http://www.jb-hainan.org.my/home.html。
[7] 不詳(2016)。《憶黃少懷老師》。星洲日報。Retrieved on 23/04/2021 from https://www.pressreader.com/malaysia/sin-chew-daily-johor-edition-day/20160612/283656824109436.
[8] 舒慶祥(2016)。《柔佛古廟與紅樓的榮耀》。星洲日報。Retrieved on 07/04/2021 from https://www.pressreader.com/malaysia/sin-chew-daily-johor-edition-day/20160520/283510795177124。
[9] 舒慶祥(2020)。《陳旭年文化街的展板與壁畫》。星洲日報。Retrieved on 26/04/2021 from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351691.html。
更新訊息:
[1] 「標題」最後更新—2021年04月04日
[2] 「内容/照片」最後更新—2021年05月02日
[3] 「旅遊資訊」最後更新—2021年03月15日
[3] 「旅遊資訊」最後更新—2021年03月1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